书客居 > 名门闺斗 > 第四十九章 成国公府

第四十九章 成国公府


  祝夫人在厅中来回踱步,一边担心丈夫回来责骂儿子,一边又担心儿子又惹出什么天大的祸事。

  唤了一波又一波的人在成国公府所在的巷子口守着,生怕二人碰上。

  “夫人,夫人,二少爷回来了!”祝夫人身边的大丫鬟雨晴和晚烟进来回了话。

  明放礼大步流星踏进厅内,见祖母、母亲,几位婶婶都在,进来行了个礼,“祖母、母亲。”

  四太太五太太脸色一黑,这是没把她们放在眼中的意思吗?

  四太太心眼小,又掐尖要强,她自认娘家并不比祝夫人差,凭什么国公府让她来当家?

  要不怎么说孬种生不了好崽,四太太不屑的睨了眼抹着泪的祝夫人,又看了眼厅中长身而立的放礼。

  “怎么,听说放哥儿今日又去开山寺大出风头了?”四太太假笑了一声。

  祝夫人恍若未闻,只担心的看着儿子,“我儿这是去哪里了,怎么半天都不见回来,可伤着没?”

  放礼面色极寒,安抚住母亲的情绪,薄唇里透出几句话语。

  “谢四婶婶关心,放礼今日不过赏梅罢了。”继而看向四太太。

  “不过听说平堂弟在书院又考了个倒数,若是堂弟知晓婶婶只关心我的情况,而不关心他,不知道有多伤心。”

  四太太听了话立马变了脸色“你!”,又只能悻悻然的住了口。

  平哥儿是她的独子,若真说起来情况,也不比明放礼好上多少。

  单是诗书一项上,那领悟程度在众人眼中和放礼也差不了多少。

  为着这件事,四老爷也有些看不上平哥儿,把培养的劲头放在底下两个庶子身上。

  放礼神色一敛,这些年的“坏事”,有多少是他这位好四婶和他的好堂弟做出,但反过来陷害在自己头上的,他清清楚楚。

  “若无事我便回房了。”放礼拱手挥袖告别,转了身正巧和准备进来的成国公遇上。

  两人眼神相接,针锋相对,放礼却极快的撇过眼睛,转身而去。

  “站住,你这逆子!今日前去开山寺所谓何事?”

  又是这样,每回自己去哪,做了什么,总有人知道的一清二楚,总有人会回来禀了父亲母亲。

  放礼垂眼,冷笑一声。

  成国公神色肃穆,一幅逼问的模样。祝夫人蠕动了唇,想要说些什么,却没能说出,她向来尊重丈夫的决定。

  且国公爷性格强势倔强,他要做的事,要说的话,从没人能拦得住,即使祝夫人是他宠爱和尊敬的妻子。

  “我若说没什么,父亲您信吗?”放礼突然转头,眼里一闪而过忐忑的火花。

  不知从何时起,他的身上泼满了污水,仿佛只要是错事,那就都是他做的。

  成国公没想到儿子罕见的不和自己顶嘴,一下愣住,次子顽劣不堪,一向是成国公府众人的共识。

  放礼突然又转回去离开,仿佛害怕听到回答,“您觉得是,那就是吧。”

  厅内众人默然,祝夫人和成国公相视而望,眼中第一次露出了沉思。

  “放弟?”

  放礼出门与一蓝衣玉冠的公子撞上,袖中玉环滑出,放礼一愣,随即捡起,紧紧攥住,拱手离开。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国公爷原配元氏的儿子明齐礼,如今已经正比放哥儿大一两岁。

  说起两兄弟,口碑名声可谓是天差地别,齐哥儿去岁已经下过一次考场。

  虽还没有名次,但也被国公府的崔先生夸赞文章十分有灵气,只需好好打磨技巧,三甲指日可待。

  而放礼,莫说下考场,便是成国公问了他四书五经是何物,都答不上来,直气的国公爷火冒三丈。

  齐哥儿恭敬的给嫡母和父亲行礼,“父亲、母亲,还请不要生气,放弟年幼,只要多加引导,定能改正。”

  他眼神深邃,神情端和,面容与放礼有五六分相似。

  只是放礼眉眼间桀骜不羁,明齐礼言行举止都流露出世家公子的姿态。

  祝夫人忧心忡忡的点头,“好孩子,母亲知道你的用心,你多去劝劝你弟弟,他平日里最听你的话。”

  成国公略一思索,否定了祝夫人的建议,“齐儿用心读书,放儿这边,我这做父亲的自会管教。”

  “老爷...”祝夫人含泪,国公爷与放礼相处甚少,这也是父子二人矛盾的由来。

  如今听到成国公愿意多花时间主动与儿子相处,怎能不欣喜?

  “毕竟是我明义景的儿子,还能差到哪里去?”成国公半唏嘘半自责的说道。

  说到底是他疏忽了次子的教育,长子的光芒太盛,难免对次子会有些疏忽的。

  成国公心里那些隐藏的自责被勾起,当年元氏去世,他怕祝氏不是个好相与的,会养坏了长子。

  因此一直让元氏的丫鬟婆子带着齐哥儿,现在一晃十几年过去,倒是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成国公看着一旁温婉的妻子,挺拔的长子,唏嘘起来,祝氏是个好的...

  明齐礼还是那副温润如玉的模样,毕恭毕敬的行礼告退。

  知晓他功课繁忙,成国公也并未久留,就叫他温书论策,切莫耽误了明年的秋闱。

  ——

  中秋刚过,幼仪早上还念叨着要吃徐老太太亲手做的八宝鸭,下午徐氏就接到了徐家的来信。

  徐氏展信阅读完毕皱眉,信是一周前写的,说的事和徐家上下没有关系,倒是和西徐那边有关。

  “娘亲,外祖母都写了些什么?”幼仪好奇的询问,近日已经很少见徐氏皱眉为难了。

  徐氏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你外祖母倒是没说什么,只是湖州老家的郑姨妈,要进京来。”

  郑姨妈?幼仪想起去西徐府见到的那位侃侃而谈的妇人,“可是上次在西徐府见的那位姨妈?”

  “正是,”徐氏拧眉,“说是要带了栖梧、栖桐两个人进京来办事,约莫着要住上数月之长。

  京中物价可不便宜,现找住所也不方便,于是就求到了你外祖母面前。”

  徐氏知晓自己母亲的脾气,母亲是万万不愿给自己添半点麻烦的。

  此次信上,虽然只是简单提了二哥升任海事协办一职的事,但她想,郑姨妈多半在其中出了些力气。

  须知郑姨妈娘家就是运海货起的家,同洋人的商贸理事交情非凡。

  海事协办虽只是个从五品的官职,但洋人理事也是有着建议权的。

  “这么说,郑姨妈是要住在咱们侯府吗?”幼仪有些紧张的问道。

  “你外祖母维持徐家不易,你二舅舅也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个正经职差,我这做女儿的,享用了徐家这么多,也总该还点回去才是。”

  徐氏没有正面回答,幼仪却已听出意思,徐氏定是会答应外祖母让郑姨妈来京了。

  幼仪低头沉思,献王,那可又是一件轰动整个朝野的大案啊...

  郑姨妈的女儿又攀上了献王...

  不管怎样,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前世未能守护好家人,今世她不会再犯第二次这样的错误。


  (https://www.skjwx.cc/a/73/73884/86517036.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