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天道酬勤 > 一路南下(33)

一路南下(33)


一路南下(33)

        三十三、南下干部的由来

        史料记载,1941年,震惊全国的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决定,从华北各抗日根据地抽调干部南下支援新四军。晋察冀边区派出了一批由130人组成的南下干部工作队,在队长王韦平的带领下,冲破日伪军的重重封锁,百折不挠,历时一年,终于到达新四军军部。这就是如今说能看见的第一次南下干部的记录。

        而说起干部南下,对于华北的老根据地和老解放区的干部而言,其实早在1945年8月,就曾经派出100多名干部(多数是东北籍人)组成干部团,在杨易辰、周持衡带领下去东北,参加城市接管工作。1947年6月,中共中央确定了举行全国性反攻的战略方针,陈谢、刘邓和陈粟三路大军逐鹿中原、挺进大别山的时候,晋冀鲁豫中央局就从冀鲁豫、冀南、太行、太岳各区抽调过1850名干部,组成南下干部支队。在大队长彭天琦、政委率领下随军南下到桐柏地区开辟工作。

        1947年8月,冀鲁豫区再次组成一支近1000人的南下干部支队,在支队长袁振的带领下随刘邓大军南下,到大别山、湖北开辟工作。1947年9月,又组成一支南下干部支队,全队1500人,在支队长李剑波、政委王光中率领下到豫皖苏地区工作。正是因为这些南下干部在新区的杰出工作和良好表现,给党中央在以后的决策中提供了足够的经验。

        人民解放军开始与军事力量进行战略总决战前夕,中共中央于1948年9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史称“九月会议”)。会上,分析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形势,高瞻远瞩地指出:夺取全国政权的任务,要求我党迅速地有计划地训练大批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项工作的干部,缺乏这项准备,就势必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使党的工作处于被动地位。

        10月28日,中共中央根据“九月会议”确定的基本方针,作出了《关于准备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的全部干部的决议》。《决议》估计:“在战争第三、第四两年内(1948年7月至1950年6月),人民解放军可能夺取的统治区域,大约将包含有一亿六千万左右的人口,五百个左右的县及许多中等城市和大的城市,并在这些新的区域建立政权。”

        根据过去发展新区的经验,每一个新开辟县,至少需要县级及区级干部75人左右,500个县则需干部3.75万人左右。平均5个县设一地委,每一地委至少需干部60人左右。500个县有100个地委,共需干部6000人左右。平均30个县设一区党委(相当于省委),每一区党委至少需干部80人左右,500个县有17个区党委,共需干部1360人左右。500个县左右的地区需成立4个中央局,每个中央局至少需干部300人左右,共需干部1200人左右。此外还需准备7000人左右的干部在大城市工作。

        因此,《决议》认为,共需中央局、区党委、地委、县委、区委等五级及大城市的各项干部5.3万人左右,并将抽调干部的任务作了分配:华北1.7万人,华东1.5万人,东北1.5万人,西北3000人,中原3000人。

        于是,浩浩荡荡的南下大军才随后形成高潮。


  (https://www.skjwx.cc/a/98754/98754103/10059156.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