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天道酬勤 > 戏说中书街(71)

戏说中书街(71)


戏说中书街(71)

        七十一、士大夫的风雅

        顾嘉蘅是个读书人,又是一个士大夫,考中过进士,进过翰林院,当过主要负责文献修撰工作的编修,自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可惜岁月蹉跎,时至今日,关于他的著作和文章寥寥无几,《宜昌府志》中留下的也不过就是他晚年在宜昌游山玩水之余写的那些诗词唱和而已,不过,我们仍然可以从一些流传范围很广的民间传说中窥见一二。

        说的是,因为南阳知府顾大人名声在外,所以很多才俊都慕名来访,其中就包括江南才子侯镜如。一天,顾嘉蘅陪侯镜如到南阳城北的独山游玩,候镜如见满山怪石和茂盛的树木,顿生灵机,笑着对顾嘉蘅说:“久闻大人才高善对,在下偶得一句,请大人赐教!”说着便吟道:“山石岩旁,林木森,此木是柴。”候镜如这里用的是析字手法:“山石”合为“岩”字,“林木”合为“森”字,“此木”合为“柴”字,触景生意,确是巧妙。

        顾嘉蘅随即四下环顾,忽见山下的白河边有几个村姑浣衣,便脱口应对:“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更妙。”同样的析字手法:合“白水”为“泉”字,合“女子”为“好”字,合“少女”为“妙”字。出凡入圣,别有情韵。

        侯镜如听了,不禁拍手叫绝,对顾嘉蘅从心底里佩服。

        返回杭州前,顾嘉蘅又陪候镜如到城南卧龙岗游览。候镜如见岗坡草丛中盛开着星星朵朵的蒲公英花,兴致又来了,出句道:“南阳南,卧龙岗,金钉钉地。”居然难住顾嘉蘅。

        不久,顾嘉蘅进京办事,路经飞虎山,见山上有座铁塔,终于有了对句:“北京北,飞虎山,铁钻钻天。”后来,顾嘉蘅南游,到杭州回访侯镜如,交出这个对句,侯镜如在钦佩之余,也十分感慨的表示:“大人真是信义君子。”

        还有一说。顾嘉蘅在杭州期间,侯镜如陪他乘船游览西湖。在湖中,顾嘉蘅不小心把一个精致的锡酒壶掉进湖中,急忙道歉。没想到这位江南才子却兴奋地说:“掉得好!我又有上句,请再赐教!”随即说道:“执锡壶,游西湖,锡壶坠西湖,惜乎!锡壶。”

        “锡壶”、“西湖”、“惜乎”,三个词同一个读音,这可太难了!

        不一会儿,船到湖心岛,主客二人下船去到御碑亭。侯镜如探身去看碑文,没留心手中的玉制酒杯碰到石碑上碎了。顾嘉蘅见此,大叫道:“有了!”随即说出了对句:“捧玉杯,观御碑,玉杯碎御碑,欲悲!玉杯。”

        与出句一样,也有三个词同一个读音:“玉杯”、“御碑”、“欲悲”,而且意思顺畅,毫不牵强。侯镜如听后忍不住连连称绝。

        网上有一位书法爱好者在嘲讽时下书法江湖风起云涌,各路书法大家层出不穷,自我吹嘘、互相吹捧的世风日下的同时,选了一组晚清学士小楷《书法十八帖》,共十八张,各宽27。3厘米、长28。3厘米的字帖来试图说明:“他们字写得这么好,也不曾自封为大师!”还有:“我们不说书法,先来看看什么叫写字吧!”

        那一组书法作品的所有书写者的功底自然无话可说,就和《辞海》对楷书的定义一样:“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既有王羲之、王献之的精神,又有欧、颜、柳、赵等的风格,其优秀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那十八帖的书写者个个不简单、人人有故事。

        那些书法者其中既有那个为镇压太平军,疏请扩大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兵权,又请提升左宗棠、沈葆祯等人的户部左侍郎宋晋;有两江总督孙玉庭的孙子、江苏巡抚孙宝善的儿子、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甲辰科进士第一名的状元孙毓桂,还有“习经世大略,数上封事,洞悉外情”的礼部左侍郎殷兆镛;有官至吏部侍郎的黄倬;有奉道光帝之命为皇子奕詝(咸丰帝)讲经的编修匡源,还有“行草法米芾,颇清挺”的贵州遵义知府倪应复;既有进士画家周学睿;又有“精绘画,尤工菊蟹”的湖北黄州知府邵纶;有曾经的山西汾州知府罗嘉福,进士毕至,翰林院编修胡光泰,还有进士郑大成、进士郑琼诏;有后来当过广西浔州知府的邹振杰,还有编修史淳、进士范承典、四川松潘同知张中寅、进士业呼震。

        而他们十八个官场中人所作的那组书法全是写给翰林院编修、河南南阳知府顾嘉蘅(号湘坡)的。每个人的字都写得工整端庄,圆润有力。既可以看出清代文人们小楷书法的魅力,也可以欣赏那个朝代学士们馆阁体书法的魅力。而且也说明,在清代道光年间,官场上文人之间这样相互留墨宝的趋势很流行。


  (https://www.skjwx.cc/a/98754/98754103/10059013.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