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天道酬勤 > 悠悠大公桥(84)

悠悠大公桥(84)


悠悠大公桥(84)

        ▲铁路坝广场以前的宜昌火车站

        在中国近代史上,川汉铁路无疑要写下重重的一笔:因为这条商办的铁路原本寄托了荆楚大地和天府之国的民众的交通梦想,却由于满清的政治腐败,帝国主义列强的乘机掠夺,邮传大臣盛宣怀贿赂了摄政王,居然下令将商办收归国有(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国进民退)、实际上就是将路权传让给外国资本。

        于是就有了轰轰隆隆的四川护路运动,就有了湖北总督奉命调兵到四川进行弹压,就有了革命党人趁着武昌兵力空虚发动了辛亥革命,就有了满清王朝轰然坍塌,就有了后来民国连年战乱不断,南北方为了权利你争我夺,也才使得些《清史稿》的遗老们将那个曾经坐拥近半个上海滩资产、可也是宜昌老话所说的“吃家饭、拉野屎”的盛宣怀咬牙切齿的列为位于第二的贰臣(也就是对朝廷不忠不孝之人)。

        辛亥革命是成功了,可是川汉铁路却因为无人打理,最终宣告破产。宜昌的那些从北方招募而来的3万筑路大军被遣返,其中的上千人参加了革命军去攻打荆州,已经建成的宜昌到小溪塔之间的铁路也成了摆设。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交通部派员来接收,四川商办的川汉铁路驻宜昌公司停撤,工程物资包括已筑成线路的铁轨、枕木都陆续拆运,移作营建粤汉铁路之用,宜昌工场就这样结束了。

        川汉铁路最终留给宜昌的就是从下铁路坝到上铁路坝再到小溪塔、再到黄花场的那一段路基(后来成了汉宜公路、现在的夷陵大道的雏形),就是在下铁路坝留下了一座码头(后来的大公桥码头)、几栋厂房、大片平整的土地,在上铁路坝留下了一座宜昌车站和办事机构的一栋建筑(原址在原来的轮胎橡胶厂、也就是现在的cbd所在地),由于这一带曾为修建川汉铁路的基地,所以被称作铁路坝。

        于是,赵铁公闪亮登场,组织了平整铁路坝的工程。不过所谓平整,也就是征集民工对那一片进行了简单平整,这就是他在宜昌三年进行最后的一项“惠民”工程,上报的项目是开辟宜昌第一个广场。据说民工在平整铁路坝中,还挖出了不少散落的铁轨等铁路器材,被变卖以后也自然化为县长的私有。

        不清楚的就是,当年那个靠将宜昌工场的筑路设备和火车头、列车车厢声称移交给粤汉铁路,其实被转卖到印度而发了一笔横财、在宜昌历史上很有些名声的洋人与交通部的要员究竟做的什么私下买卖?但很清楚的是,赵铁公那个时候名望很高,如果不是因为人命案被撤职吃官司,铁路坝就已经准备被命名为“大公广场”了。

        于是,铁路坝的名称就一直延续下去,直到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时任湖北省第九行政区督察专员兼宜昌县县长的罗经猷奉命征集民工,利用原川汉铁路宜昌火车站旧址改建飞机场,称铁路坝飞机场。抗战期间,日机第一次轰炸宜昌,就是将铁路坝飞机场上的国军飞机炸得稀烂;后来国军在南津关用美制大炮轰击停在飞机场上的日机,以牙还牙,同样也大获全胜。

        此后,侵华日军不得不在宜昌东边的土门垭另寻地点建造飞机场,铁路坝就又一次被废弃。这一带本来就是荒郊野地,历经战乱愈显荒凉。到处野草丛生、野坟无数、沟壑纵横,罕见人迹,宜昌民谣唱道:“铁路坝,鬼打架”。宜昌解放以后,市政府先后组织大规模义务劳动,将铁路坝建成全市民众集会的场所,命名为人民广场。

        广场内修建了体育运动场,有跑道、有跳远的沙坑,还有主席台和看台。都知道的会多,那个火红年代,隔三岔五不是集会就是游行,所以铁路坝热闹得很。到了1997年,市政府将铁路坝再次改建,由此形成中心城区最大的商圈。只可惜在命名广场的时候,当时的市长力排众议,坚持将这座广场命名为夷陵广场而不是地方特色更强的西陵广场或者是民众感更强的人民广场,似乎是一大遗憾,毕竟夷陵并不是一个好名称。


  (https://www.skjwx.cc/a/98754/98754103/10058504.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