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天道酬勤 > 悠悠大公桥(134)

悠悠大公桥(134)


悠悠大公桥(134)

        ▲汉口宝庆码头

        一句老话说得好:“有码头就会有帮派,有帮派就会抢码头。”抢码头分两类,一类是船帮、一类是码头帮。

        船帮械斗最有名的莫过于汉口码头之争。对码头的争夺就是对市场的争夺,也是那些商人、船民、搬运工人对生存权力的争夺。一般而言,在轮船未出现、洋码头也未出现之前,土码头大多是顺坡河滩、但距离城市里的繁华商业市场较近之地的时候,长江一线就是木船的一统天下。比如汉口从汉江口至永宁巷沿江码头因临近汉正街,就成为各船帮的必争之地,其争夺之激烈、残酷程度在现代人是不可想象的。

        提到汉口码头之争,不得不提到清嘉庆初年,就占据了龟山头斜对面回水湾码头的湖南宝庆府(今湖南省邵阳市)的“宝庆帮”。他们的船只将木材、煤炭、烟叶、锑锭、纸张、玉兰片、茶叶、石灰等货物经资水、过洞庭湖,运至汉易,再运载当地需要的盐、糖、海产、纱布、染料、药产等回头货,很是繁忙。时有歌谣说宝庆帮是“头顶太阳,眼眸邵阳,脚踏益阳,身落汉阳,尾摆长江掀巨浪,手摇桨桩游四方”。

        由于宝庆帮船只航行路途遥远,往返时间很长,又没有留人看守,最初居然被徽帮乘机占了码头,还不让宝庆帮船只靠岸。清嘉庆中叶,恰巧宝庆籍侍读学士刘光南乘船上京,路过汉口时受到徽帮阻其船只靠岸,将其激怒。刘广南通过自己的权势,最后以“射三箭”的条件,划定了宝庆码头上游、下游和内陆的界限,并亲书界牌,指定何元侖等二人看守码头,将界内的非宝庆船只船民全部赶走。

        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湘军将领、云贵总督刘长佑将曾国荃(曾国藩之弟,太平天国都城南京后来就是被他攻下的)被请到宝庆码头,给宝庆帮壮声势。徽帮也不甘势弱,决定先发制人,率先袭击宝庆帮,双方死伤无数,最终以徽帮败退结束。宝庆帮趁此机会,扩大自己的势力扩张,将上至大水巷,下至沈家庙,内至广福巷的区域全部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在汉口的徽帮依仗安徽人李鸿章等人在朝为官,到衙门同宝庆帮打官司。当时的汉阳知府程庆煌是下江人,又得了徽帮1000两银子,便偏向徽帮。派人到宝庆码头拆房子,准备先拆房后赶人,宝庆帮集合人众,痛打了拆房的官差,陈以宝庆帮目无王法,胆敢殴打公差,要重处宝庆帮。宝庆帮到布政使蒯德标处反告陈庆煌受贿,又四处扬言要进京告御状,蒯德标只好要陈庆煌慎重审理。陈知府找到一双练武用的铁靴烧红,声称只要那一帮中有人能穿上红铁靴走上三步,码头即归该帮。宝庆帮有个理发匠自告奋勇,穿上铁靴走了五步后倒下,陈不得不将码头判给了宝庆帮。

        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招商局和民生轮船公司及各地民船为了争夺宝庆码头,使得重返汉口的宝庆帮船只插不进船档,宝庆帮到官府交涉未果,找到时任军五十五师(湘军)帮忙。师长和副师长调来一个机枪连,把外帮船只通通赶走。可是官办的轮船招商局并不买帐,湘军就派兵抓走船上的大副和轮机长,扬言枪毙,招商局的轮船才不得不开走。

        这就叫借力取胜。


  (https://www.skjwx.cc/a/98754/98754103/10058454.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