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天道酬勤 > 悠悠大公桥(152)

悠悠大公桥(152)


悠悠大公桥(152)

        ▲警车呼啸而过

        笔者一直很喜欢宋祁的那首《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似乎就是描写宜昌春天的风景。加上刚刚涨起的一江桃花水慢慢淹没了长长的江滩,春风尽吹,扬起风帆的柏木船在江中走得很快。不管岁月变幻,沧海桑田,宜昌江岸木船云集,人来人往还是和往常一样。1949年三月的宜昌码头与往年不同之处就是增加了持枪荷弹的国军,那是宜昌江岸哨所,负责对进出宜昌的人员进行检查和甄别,防备共军侦探的渗透。

        三五个国军哨兵停住了谈论国事,都有些忠于职守的看着大南门码头又靠上了一艘麻阳船,有七八上十个男女沿着青石阶梯(宜昌话江碴子)走了上来。从身份证上看,基本上都是陆城、古老背一带的农民和小贩,不是来走亲戚就是来做生意。就是两个身穿美式军装的有些身份:一个拿出的证件是四川綦江稽查局上校军官郑端锦,一个是他稽查局的同事。

        当兵的惹不起当官的,当然很快就放行了。可惜这两个稽查局的官员也没有引起同样守在码头上搜捕“共党分子”的川陕鄂绥靖特别行动组的便衣特务的警惕和注意,否则的话,安排一个人跟踪盯梢,就会发现那个四川来的“稽查局的同事”上岸没多久就和上校分手了。一个人轻车熟路的来到二马路一个叫李志超的家里;不久,李志超就带着那个人去照相馆照相,傍晚时分,他们又来到璞宝街汉永义轮船公司,然后,那个“稽查局的同事”被安排到汉永义轮船公司旗下的一艘船上住下。至此,猜都不用猜就会知道此人十分可疑。如果实施抓捕,就会吓他们一大跳:因为此人正是时任荆当县委城工部长的段玉美。

        段玉美(公元1908-1987年),荆门人,1935年入党,因为他曾在1946-1947年春多次到过宜昌,帮助恢复、建立、发展党的组织,安置我党负责同志到宜昌城区养伤和隐蔽,同时开展党的发展群众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因此,对宜昌城比较了解,也有一些在敌占区工作的经验,于是1949年二月襄西地委城工部长何定华决定派他到宜昌城区去做情报工作。其具体任务是:摸清军队番号、人数、火力配备、防御工事以及行动方案;探明宜昌一旦解放,可能潜伏人员的情况;组织动员进步力量,防止军逃跑时对工厂、学校的破坏;阻止青年跟跑。

        据段玉美在《宜昌解放前夕地下工作的回忆》中说,当时办好身份证,化名“张云先”的他到达宜昌的“第三天,转眼到了四月的清明节,宜昌旧俗都要在这个时候上坟祭吊亡灵。当时汉阳人在宜昌郊外东山上有一块坟地,在这附近有敌人的城防工事。我和李志超商定利用上坟”赶堆子”的机会观察敌人城外的工事。在上坟的那一天,办好了出城手续,混同在百余上坟的汉阳人中间,通过哨卡来到城郊”。

        他介绍说:我们无心顾及亡人,按计划分头观察了敌人的战壕地堡,暗地记下了敌人的火力分布。回来以后,同志们风趣地用京剧《四盘山》中的几出戏来比喻这次行动是“盗箭”(即办出城手续)、“出关”(过市区检查哨卡所)、“见娘”(借祭祖扫墓看敌人工事)。这次上坟看工事只是观察了一个角。时隔不久,我和李志超商量,利用他和军界关系假借了一个名义,第二次看工事。这样,城郊敌人工事我们基本掌握了。


  (https://www.skjwx.cc/a/98754/98754103/10058436.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