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天道酬勤 > 悠悠大公桥(289)

悠悠大公桥(289)


悠悠大公桥(289)

        ▲服务员在为四等舱旅客送水

        长江上的客轮外形美观,船身修长,因为是内河客轮,与沿海客轮和远洋客轮不同之处是长江客轮上层建筑高大,一般有3-5层甲板。从侧向看,各层甲板呈阶梯(或称宝塔形)形布置,气势宏伟,视野开阔,使得各层甲板上的旅客都可尽情饱览两岸风光。各层甲板而且根据其大小和生活设施配置,分为一、二、三、四、五等舱。

        长江客轮一般都是有四层,船员舱位于第四层前部。旅客舱室则分布于每层甲板的中前部和中后部,中部则是澡堂、洗脸间、开水房、厕所等,船尾则是餐厅和图书室(后改为)录像厅。从舱位上讲,大多分为二等舱、三等舱、四等舱、五等舱和五等散。在一、二等舱中,有宽敞的生活空间、完善的生活设施,楼层高,视线好。没见过一等舱,二等舱大多位于轮船的第三层前部,两个人一间舱,两张单人床,里面有桌椅,有风扇,后期还加装空调。在船运时期算是“高大上”的配置,当然其价格以及购买的难度也相应大大增加。尤其是在“东方红”轮船的那个年代钱不是万能的,能坐一二等舱的有干部等级要求的。

        三等舱基本上位于轮船的第三层和部份轮船的第四层中后部,可住六人,上下铺,配备洗手池(我们那时说是“洗脸盆”),而四等舱乘客大多只能去船中部的公共洗脸间。那个时候虽然也有干部等级要求,也要开单位介绍信,但票很不好买,港务局客运站售票窗口上方黑板上的三等舱总是写着“票完”的字样。

        所以笔者乘船出行通常都是买到的是四等舱,汉渝班轮多是左右各有四张高低床,可容纳十六人的上下窄铺、有两个舱门分别朝向两侧船舷的四等舱;宽大的申汉班轮则因为有内外走廊而把四等舱分为左右两个舱室,舱内左右各有三个上下铺头尾相连,加上一个消防救生铁柜。

        五等舱室和四等舱相比,除了更为狭窄,最大的区别就是有很多张床,全是三层铺,一眼望去都是人,一般位于底层,与机舱上方平行,机声隆隆,噪音有些大,与水近在咫尺,关键是光线暗淡、环境就比较差一点了。还有“五等散”,顾名思义基本就相当于火车所谓的“站票”。

        长江客运最为繁荣的时候,特别是过年过节假日,船票更是难买,许多乘客只能买张“五等散”将就一下。笔者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夏天,一家三口乘坐已更名为“江汉56”号轮的“东方红38”号轮从岳阳回宜,就是买的五等舱,舱室里热浪滚滚,就只好爬上甲板吹吹风,到夜幕降临,将凉席铺在两个四等舱门之间的甲板上舒舒服服躺着数星星。那个时候,船上的服务员还没有嫌贫爱富,对于五等舱的乘客找块地方打地铺也很容忍,就是路过的时候会逐一提醒:别忘了下船,天亮前要把凉席收起。

        要知道,那时候,到港忘记了下船要补票的,服务员天刚微微亮就会拿着洗把开始拖地的。洗把用长长的绳子放到水中,在船边的水波浪尖上跳跃,然后提起来拧干水,继续擦地,所以在黎明的阳光映照下,刷着红漆的甲板上闪闪发光。


  (https://www.skjwx.cc/a/98754/98754103/10058299.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