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醉汉散文杂文 > 第六十五章 平静的碰撞,沉寂的呼唤

第六十五章 平静的碰撞,沉寂的呼唤


平静的碰撞,沉寂的呼唤

        ——读徐唯辛《历史中国众生相1966——1976》

        文革十年,襟带前奏后续,实际不止十年。从众以十年称之,这十年,用“浩劫”定位,相当准确。

        一般理解,“浩劫”是指人类长时间的大灾难。

        灾难二字已令人心惊,譬如汶川地震,长时间的灾难,便更让人不寒而栗!

        可惜后来许多人们对此并不以为然,说起文革,暧昧者有之,怀念者有之,甚至歌颂者有之。

        用这种态度来对待人类长时期的大灾难,为什么呢?

        这难道不违背常情吗?

        究其因,就是当时党中央在给文革是“浩劫”的客观定位同时,并没有相应对血腥与恐怖的文革“浩劫”,作出全面客观地的揭露与批判。而是为尊者讳,对许多大是大非的原则,语焉不详,躲躲闪闪。由于官方理论界没能对文革的“浩劫”作出相应的揭露与客观的批判,甚至把揭露文革、批判文革当成禁区,致使现在还有许多人对文革问题,混淆正邪,思想混乱。

        长期在这种含混不清的环境下,人们只能用自己的个体理念来理解文革、表现文革,诠注文革。

        徐唯辛先生则以自己独特的绘画形式,表达了他对文革的理解与感受。这就是他的恢宏画作——《历史中国众生相1966——1976》。

        《历史中国众生相1966——1976》(以下简称众生相)记录、再现的决不仅仅是那十年的中国历史痕迹,它盘根错节,牵枝挂叶,足见中国百年近代史。它是国人的集体记忆;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味。不仅发人反思,更会让人在欣赏之后,要对历史进行追问!

        《众生相》是黑白油画肖像,由个体组成群像,每幅2.5米x2米,尺寸巨大、客观描绘。朴素简介的画面,蕴含有太多的深沉内涵。既显示出史诗般的庄严,又流露着悲剧般的沉痛。其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早已经突破作者的创作初衷。画面无言而沉重地向历史和现实发出提问:你认识他(她)们,知道他(她)们的命运吗?

        根据徐唯辛博客介绍,《众生相》肖像名单名单大略是(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巴金,包泡,卞仲耘,王晶尧(夫妇),柴梅尘,陈寅恪,陈永贵,陈正青,陈耀文,邓小平,董浩,傅雷,顾准,郭世英,胡风,何大齐,华国锋,黄帅,翦伯赞,江青,金桂荣,金桂霞(姐妹)金训华,康生,老舍,李劫夫,李雪丽,李振盛,李秀明,林昭,梁漱冥,梁思成,林彪,刘长瑜,刘镦,刘亮,刘少奇,刘啸清,吕立新,骆明,陆洪恩,,蒙飞,马晓霖,彭德怀,彭小苓,潘天强,潘多,钱浩亮,上官云珠,沈莉莉,水天光,石鲁,藤青,田家英,涂集中,王凤仪,王洪文,王申酉,王容芬,王进喜,王凯,乔晓红(夫妇),王仁义,王庆萍,王炳尧,翁德国,吴晗,姚文元,于向真,遇罗克,张春桥,张圭显,张天琚,张志新,张放,赵丹,张启行,王祖华(母女)周恩来,周西蒙,祝新运等。且名单尚在不断添加,可见工程之巨!

        《众生相》众多的人物里,既有政治人物、文化人物,又有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他们政治文化背景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相同的是他(她)们的命运与文革“浩劫”息息相关。

        非常清楚,提出问题的本身,就是对现实的挑战。在文革“浩劫”的苦难岁月流逝了三十年之后,画家的冷静,包含着破釜沉舟冷峻与坚毅。

        徐唯辛的《众生相》唤醒了我们对历史的健忘,是对人性和被淡化的文革“浩劫”的再思考。

        作品振聋发聩地提醒我们:遗忘,决不等同于血腥与恐怖从未发生!


  (https://www.skjwx.cc/a/89303/89303391/10092205.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