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人间万象:有些人,生存已是竭尽 > 第103章 新的抉择!记录棒棒的生活!

第103章 新的抉择!记录棒棒的生活!


沿着蜿蜒的山路,他们来到沈青青家附近。她们家坐落在山城的解放碑附近,那里是商业步行街的核心区域。而她们的住宅就矗立在附近的高层建筑之中。陈让此刻正四处打量街头的景象,首次造访山城,他对这里的文化和地理并不熟悉。然而,这座城市的确拥有其独特的韵味,错综复杂的道路和特有的民俗风情,赋予了它无穷的魅力。他思考着是否能从中汲取创作灵感。
  就在此时,沈青青的一句话打断了他的思绪。
  "我们到家了,你要一起上去吗?"
  回头,只见沈青青低头,面颊微红。
  "当然,不然我来这儿干嘛?不是来看望伯父的吗?"
  沈青青应了一声,随即引领陈让上楼。
  "不好意思,让让。"
  刚踏上楼梯,他们听到身后有人呼唤。回望,是个六十多岁的老者,满脸皱纹,肩挑重物。见到老人,陈让和沈青青立刻侧身让出通道。老人感激地点头,匆匆上楼搬运货物。待老人离开,陈让不禁感叹。
  "这些老人真是辛苦,还得自己扛东西上楼。"
  沈青青闻言,轻轻摇头。
  "他们这不是在帮自己,这是他们的工作。"
  "这么大年纪了,还要做这么繁重的体力活啊?"
  沈青青对此显得颇为习以为常。
  "你可能不了解,这在我们山城是常态。"
  陈让一怔:"山城的特色就是让老年人从事体力劳动吗?"
  他对这样的景象仍感困惑。
  哪个地方会以让六旬老人辛劳为特色呢?按常理,他们本该安享晚年。
  "特色并非指让老人工作,而是因为山城独特的地理环境催生了棒棒这一职业。"
  提到棒棒,陈让也皱起了眉。
  他听说过这个职业,却从未亲眼见过。
  "你是说,那位老人就是棒棒?"
  "对,你注意到他肩上的那根棒子了吗?那是他们挑货的工具。"
  陈让回想,的确看见他肩扛一根扁担。
  棒棒的名字,恐怕与此工具有密切关联。
  两人边走,沈青青边给他讲解。
  "山城棒棒军,是个特有的行当。"
  "早些年,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尤其在我们这种地形复杂的山城。"
  "于是,在这种特殊环境下,棒棒这一职业应运而生。"
  "看样子他有六十多岁,可能做棒棒已二、三十年了。"
  陈让闻言震惊。
  "二三十年,他们在壮年时期就开始做这个,一直未曾改变。"
  沈青青边走边点头。
  "是的,或许你会问他们为何不转行,但对他们来说,或是缺乏教育,或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从事棒棒这种相对简单的劳动。"
  陈让深知,许多人并非不愿从事好工作,只是好工作不易找到。
  了解一二后,陈让随沈青青来到她家门前。
  进门后,他们见到了沈青青的父亲和母亲,寒暄一番,探望过后。
  夜幕降临,陈让准备离开。
  正要下楼,楼上走下一个老人。
  陈让一抬头,正是下午遇见的那位棒棒。
  老人瞥了陈让一眼,显然没认出他。
  没有过多交谈,只是挑着货物离开了。
  "师傅,可以问一下您今天做的工作内容吗?"
  老人显然有些惊讶。
  "小伙子,听你口音不像本地人。"
  "是的,我今天才到山城,之前从未来过。"
  老人没时间仔细打量陈让,只顾往楼下走去。
  他并未拒绝与陈让对话,二人一先一后步下楼梯。
  “我正在帮人搬屋,一天能赚150块呢!”他话语间透露着一丝自豪,毕竟这对他而言已是近期颇为丰厚的收入。
  陈让便一路与他交谈,随着师傅来到他的居所。
  此处离沈青青的家仅数百米之遥。
  然而,走得越近,陈让越发感到奇异。
  短短几百米,仿佛穿越了这座城市的七十年风雨历程。
  一边是繁华喧嚣的商业街区,另一边却是破旧衰败的棚户区,如同踏入了城市疮痍的伤口。
  环视四周狭窄的小巷,陈让心中只有两个词来形容——贫困与荒芜。
  这样的景象,上次见到还是在访问贵州省山区全全一家时。
  不过与全全的家相比,这条小巷的房屋显得更为破败不堪。
  这里的居民紧邻而居,空间极其逼仄。
  虽贵州山区的孩子们也住在老旧的房屋,但他们的居住环境至少稍显开阔。
  接着,陈让在与这位师傅深入交流后,
  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留下制作关于棒棒军的纪录片!
  他连忙给电视台打电话。
  “台长,我想在山城待一段时间,可能会比较长,我想在这里拍摄一部更全面的纪录片。”
  得到台长的同意后,
  陈让开始规划起未来的生活。
  他凝视着这条熙攘的小巷,低声说道:
  “攀坡越坎,背负重担三十载。”
  “数十万棒棒大军,以他们坚韧的脊梁和宽阔的肩膀。”
  “扛出了一个崭新的山城……”
  “同时也扛走了,属于他们的岁月……”


  (https://www.skjwx.cc/a/54954/54954188/15151413.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