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九玄 > 第70章 木地

第70章 木地


夜阑人静,宫观清幽。

        阿英回到自己借宿的寮房,坐在寮房的桌前,托着腮冥思苦想。她始终想不通正东震签上所写的“五百里外,依山傍水,喜春厌秋”所指为何。

        按理说,现下身处之地,也算正东方向的五百里外,而且依山傍水。只是此处地灵人杰,一片欢乐祥和之景,哪有什么妖魔鬼怪可要收伏呢?要再往更远出去,这返程可就真来不及了!还有签文中的最后一句“喜春厌秋”,又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七日之期,迫在眉睫,如今碧桐子又扭伤了脚,真不知该如何是好。阿英心中烦乱,当下睡意全无。

        她又想起了今日从老叟口中听闻的宫观里一众道士被烧死的旧事。她乃修道之人,本职就是与天地人三界打交道,这桩旧事虽然凄惨,但也不至于令她害怕。只是心中隐隐有些异样,难以平静下来罢了。

        阿英想着,反正一时也睡不着,这观里烧死的那位道长和他的徒弟们都是有德无辜之人,不如索性替他们念上一卷超度亡灵的经书。一来可以告慰观里亡灵、积了功德,二来也算对那位慈悲渡人的道长聊表敬意、略尽寸心。

        正好,此观正殿又供奉着太乙救苦天尊。太乙救苦天尊在道门中地位崇高,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寻声赴感、救苦救难,还能引渡受苦亡魂往生。阿英心想,在这样一位天尊石像前念诵超度经文,自己的虔心必定能被神明感应。

        于是,阿英打开房门,执着柴火,走了出去。

        她本想叫上青空子和抱山子一起,可是走到他俩借宿的寮房门前,只听里面传来微微鼾声,轻唤两遍,也不见二人起身回应,想是已经睡死。她只好作罢,独自朝正殿走去。

        来到正殿,阿英将柴火插进香炉中,走到太乙救苦天尊石像前的蒲团上,虔诚跪下,默念祷告。

        借着幽微的火光,阿英抬头仰望石像全身,只见天尊头戴冕旒,身着霞衣,宝相庄严,神情慈爱,令人心生敬畏。

        仔细端详石像之际,阿英注意到石像双手的姿态,一手托着净宝瓶,一手握持杨柳枝。

        阿英忽然想到太乙救苦天尊,又称东极青华大帝、寻声救苦天尊、青玄九阳上帝,长居于青华长乐界的妙严宫,据《青玄济炼铁罐施食全集》载:“身骑九头狮子,手持杨柳洒琼浆以救苦度亡。”

        阿英心道,杨柳枝能抛洒琼浆,难怪那位道长没有请风雨雷电和东海龙王,而是请了太乙救苦天尊前来降雨。

        东极青华大帝,东极,东不正是阿英他们抽中的震签所指的方向?按照五行方位来看,东方震地,五行属木。树木春天生发,秋季凋零,自然喜春厌秋。

        更重要是,按照五行来看,春属木、夏属火、秋属金、冬属水。

        而五行中的生克关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也就是说,“喜春厌秋”应该指的是,树木在春天应时生发,所以喜春。而到了秋天,金秋克木,应季衰敝,所以厌秋。

        这样想来,前一句的“依山傍水”也暗藏玄机。孤木难支,只有生于山林才能得势,所以依山。而水能生木,只有得水滋养才能生长,所以傍水。

        所以,无论是从震卦代表东方,东方乃木地来看,还是从“依山傍水,喜春厌秋”来看,此行要捉拿的妖怪必定与“木”相关。而其实,仙师早已在签文代表的方向上,有所暗示。

        此地名曰“骞林村”,莫非要捉的是个树妖,就藏在这依山傍水的骞林村里?

        阿英思及此处,觉得应当赶快将自己想到的线索,告诉青空子他们,于是赶紧站起身来,朝后堂的静室寮房跑去。

        到了后堂,阿英首先拍打青空子和抱山子的房门,拍喊了半天,却无人回应。她将耳朵贴在门上,发现之前二人还有鼾声,现下却一片沉寂,心中顿时有了不详的预感。

        阿英想到碧桐子因为脚腕扭伤,房门是阿英离开时从外面带上的,一定没有从内上锁。于是,转头回到自己房间,取了佩剑行囊,便紧接着跑向另一侧碧桐子的静室。

        她跑到碧桐子门前,一把将门推开,连声呼喊碧桐子的名字。碧桐子悠悠醒转过来,问阿英发生了何事。

        阿英来不及细细解释,只拉了碧桐子起身,让她提上包袱佩剑,跟自己一起去把青空子和抱山子叫醒。

        二人重新来到青空子和抱山子的房门前,阿英接连两脚,把二人的房门一一踹开。她跑进房中一看,躺在各自房中的青空子和抱山子,都已气绝。阿英顿感毛骨悚然。

        站在门外的碧桐子问阿英怎么还不叫二人出来。阿英只好跑出房门告知她真相。碧桐子听完,当即花容失色、泣不成声。

        但现下不是究根问底、伤怀凭吊的时候,这观里竟暗藏着能害人性命的东西,阿英他们又不知这东西藏身何处、有怎样手段,当务之急必须马上离开,才能确保安全。

        于是,阿英拉起碧桐子朝着救苦观外走去。碧桐子脚腕扭伤,走起来生疼,阿英无奈,只好将她背在背上,竭力朝着观外跑去。

        到了观外,碧桐子道:“阿英,现下天色已晚,我们要向哪里去?”

        阿英也很茫然,回首望了一眼村庄的方向,只见村中一片漆黑,便道:“先出村吧。”

        碧桐子道:“出村?外面是深山老林,出村岂不危险?不如,我们先到村里,求助村民吧?”

        阿英道:“这道观古怪,这村子恐怕也不简单。还是出村比较安全。”

        碧桐子道:“这村里的村民热情好客、待人友善,难道还有什么不妥吗?”

        阿英背着碧桐子,跑得气喘吁吁,道:“我也说不清。”

        阿英跑了半晌,却怎么也没跑出村口。她分明记得,四人来时,村口竖立着一块大石,上书“骞林村”三个大字。四人顺着小路,往里走了没多久,就看见了道观。怎么如今跑了一盏茶的功夫,却还遥遥未至?而且,也不知是不是自己跑累了,总觉得身上的碧桐子越来越沉,仿佛一块大石一般,重重地压在自己身上。

        阿英转头对背上的碧桐子,道:“碧桐子,你能下来行走吗?我实在背不动你了。”

        碧桐子道:“阿英,真是抱歉。我的腿实在太疼了,真的走不了。要不你放我下来,就地歇歇?”

        阿英道:“也好。”说罢,将碧桐子从背上放下来,扶她在道旁的一块石头上坐下了。

        阿英心中疑惑,此处到底离村口还有多远,于是拎着佩剑,想要独自上前探路。

        碧桐子见此,紧张地一把抓住她道:“阿英你要去哪儿?”

        阿英道:“我去前面探一探路,看看离村口还有多远。”

        碧桐子紧紧抓住她不放,道:“你不会丢下我不管,自己跑了吧?”

        阿英道:“怎会?我探完路,马上回来找你。”

        碧桐子道:“你我姐妹情深,你可不要骗我!”

        阿英闻言,心中咯噔一下,诧异道:我和碧桐子,就算谈不上仇敌见面分外眼红,但怎么也说不上姐妹情深吧?

        阿英立马回想起,方才在道观中,安置碧桐子就寝时,碧桐子道谢的神情就极不正常,难道眼前之人,并非真的碧桐子?

        阿英对碧桐子道:“放心吧,你我姐妹情深,我一定不会骗你!”

        阿英说罢,转过身去作势欲走,却悄悄从身上摸出柔羽纱,攥在手中,然后又迅速转身将手中攥紧的柔羽纱,朝碧桐子头上一罩,道:“但你要不是碧桐子,那就两说了!”

        碧桐子未及防范,为柔羽纱一罩,当即化作一阵白烟,升腾而起。

        阿英收起柔羽纱,拔出佩剑,高声叫道:“你到底是什么东西?给我出来!”

        四下传来一阵诡异的男子笑声,随即妖冶道:“我是碧桐子呀!阿英,你背了我这一路,还不认识吗?”

        阿英不屑一笑,道:“装神弄鬼!有本事你现身呀!”

        那男声娇笑道:“我不现身,你又拿我怎样?”

        阿英道:“小小树妖,果然不成气候,只能做个缩头乌龟,藏头露尾,贻人笑柄!”

        其实阿英并不清楚这妖孽是不是树妖,只是依据方才在救苦观正殿中的推测,随口一说,略作试探而已。

        谁知,那妖精见自己真身已被识破,当即腾起一阵白烟现出身来。

        却见那妖怪是一身青衣、面容白净、凤眼红唇、颇为妖媚的青年男子。

        那男子面带怒容,道:“未想你也有几分本事,竟能识破我的真身!可惜,红颜薄命,今日要折在我的手上了!”

        阿英冷笑道:“小小妖魔,竟敢放诞!说!碧桐子被你抓到哪里去了?”

        那男子又不住娇笑道:“她呀,她和你的两位男同修,还有这一村的村民,不是一直站在你身后吗?”

        阿英闻言,震骇地回头一望,果见身后一丈,站满了密密麻麻的一堆人。碧桐子、青空子和抱山子三人,也面无表情地混迹其中。


  (https://www.skjwx.cc/a/14160/14160798/8457015.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