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大明:皇兄,你的江山我来守! > 第249章 灵根藏海,心向仙途

第249章 灵根藏海,心向仙途


深夜,万物悄然无声。
  已至子时,沈阳城中央的汗王府以及周边稀疏几座府邸还闪烁着微弱的灯火,其间夹杂着隐约的仙音妙曲。尽管大金王朝在锦州外围遭遇挫败,但在辽东这片三千里沃土之上,大金依旧犹如烈日当空,未显丝毫衰败迹象,更不必说已被金军铁骑所征服的东面朝鲜与北面蒙古。
  在这般形势之下,大金的贵族们并未感焦虑,反而沉迷于仙乐人间,悠然自得。然而,在沈阳城西侧,一处不起眼的府邸内,却也灯火通明,引起了巡逻士卒们的疑惑。那位平素深居简出、此刻却仍未歇息的刘参将,令他们不禁揣测起其中缘由。
  府邸大门之上,挂有“刘府”二字牌匾,而这正是在汗王府中挺身而出,欲以智谋引导毛文龙归入修真大金旗下的刘兴祚之宅。
  步入府邸深处,书房之内,白天还在汗王府指点江山的刘兴祚此刻神情肃穆,端坐于堆积着卷轴秘籍的书桌之后,面前摊开一幅布满褶皱的地图,上面标注了许多红色记号,仔细一看,乃是辽东重镇——沈阳、辽阳、锦州等地。
  书房之中,除了凝重的刘兴祚之外,还有一位年约四旬左右,与他面貌有三分相似的中年男子,此人正是他的同胞弟弟刘兴治。
  "大哥,这般金蝉脱壳之计,真的能在修真世界的纷争中得以实施吗?"刘兴治问道。
  犹豫半晌,秘室内弥漫的压抑气息终于被下首的刘兴治打破,他疲惫而又忧虑的面庞上尽显困惑之色,胸膛剧烈起伏,仿佛承载着千钧重负。
  “即便再艰险,此行也迫在眉睫,我等已如离弦之箭,无法回头。”
  话音刚落,书案之后的刘兴祚深深吸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忌讳与苦涩之意。
  时光荏苒,约二十年前,因不满辽东官府那近乎残忍的镇压,刘兴祚毅然投身于日益壮大的努尔哈赤旗下,希冀能在其门下修炼至道,成就一番伟业。
  然而岁月流转,刘兴祚逐渐察觉到了其中隐秘,看透了努尔哈赤表面忠诚背后隐藏的骇人野心。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宣告建国称汗,举兵反叛明朝。
  起初,刘兴祚也曾怀着“赤忱之心”追随努尔哈赤左右,奋勇杀敌,屡建奇功。可当努尔哈赤在辽东根基渐固,其内心对汉人的轻蔑之情便暴露无疑。不仅对汉民实行严酷统治,连刘兴祚本人都时常遭受代善等贵族的羞辱。
  为此,刘兴祚暗生归顺明朝之念,并在天启三年果断行事,遣一亲信秘密携带密信前往登莱,意图向登莱巡抚袁可立表示忠诚。
  不幸的是,在他尚未率众投靠袁可立之际,消息泄露,努尔哈赤亲临复州,下令诛杀了其弟刘兴仁。自此以后,刘兴祚退隐家中,深居简出。直至皇太极登基为汗,才得以官复原职,但仍未能重掌兵权。
  “然而大哥,此次前往皮岛毛文龙处实乃凶险异常。”
  “传言早已有言,毛文龙曾暗中遣使与皇太极洽谈结盟之事……”
  “倘若毛文龙果真有背明之心,我等此举岂非自投罗网?”
  刘兴治感到自己似乎无力说服兄长改变决定,转而忧心忡忡地提出另一个看法。
  作为研读经籍的“汉土修士”,他们自然不愿沾染“背叛者”的恶名,但毛文龙素来骄横跋扈,拥兵自重,恐怕不会轻易相信他们的“归降”,更甚者,毛文龙可能将他们当作礼物,再度送给皇太极,那时,兄弟俩的命运就不再是以往那样的幸运,全家或许都将面临灭顶之灾。
  “那你有何良策?”
  刘兴祚深知弟弟所虑并非空穴来风,不由得长长叹了口气,颇为无可奈何地询问。
  “大哥,听说袁可立大人已经重新担任登莱巡抚,我们不如设法先与他取得联络?”
  刘兴治目光一亮,心中涌出一个中庸之道的建议。
  早在天启三载,他们兄弟便与东莱仙域巡抚袁可立有过交际,甚至差一点便完成“归真”仪式,只是最终被宵小之人从中作梗。
  光阴荏苒,袁可立再度披挂上阵,担任东莱仙域巡抚之职,似乎连天机都在助力他们重演未竟之事。
  "此事不宜草率……"
  面对刘兴治那流露出一丝惊愕神情的目光,坐在案牍之后的刘兴祚却缓缓摇头,面上忧虑更浓。
  "皇太极岂会给予吾等兄弟过多的时间,何况登莱之地遥距沈阳万里之遥,其间的灵脉阻隔又岂是轻易可以沟通的?"
  "须知,此处并非昔日的复州仙域啊!"
  刘兴祚随手拂动案牍上的天陆图,指向标注着登莱府的那一片区域,神色严峻地道出肺腑之言。
  思量再三,前往皮岛说服毛文龙仙尊成为他们兄弟唯一的脱身之策,哪怕这条路充满凶险,亦值得一试。
  "兄长所言极是。"
  过了片刻,刘兴治才恋恋不舍地将视线从小地图上移开,脸上满是苦涩地点点头。
  如此看来,借助前往皮岛游说毛文龙仙尊之举,已成为他们兄弟俩脱困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要再过多纠结于此,尽快搜集并整理出鞑靼军的阵法图谱,一旦接到皇太极的召令,咱们兄弟立刻启程。"
  刘兴祚深深吸了一口气,脸上浮现一抹决绝之色,终于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在他闭关修炼的那些年里,他利用自己在女真国内的影响力,暗中探寻着女真鞑靼部在辽东地区的驻军布置图。
  相较于拥有众多修真者的明廷大军,鞑靼军总共不过十万余人,自然不可能均匀地遍布辽东各地,驻守必然有重点和次要之分。
  正是掌握了这样一份关乎全局的阵法图谱,刘兴祚才有了足够的信心,认为朝廷会消除对他们兄弟二人的疑虑,并接纳他们的归真之意。
  毕竟,一幅详尽记录着兵力分布的阵法图谱,在这动荡不安的崇祯年间,无论何时都堪称至关重要的宝物。
  此刻,书房内两位兄弟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位于京城的方向,各自心潮澎湃,思绪纷飞。


  (https://www.skjwx.cc/a/13208/13208318/15151267.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